賞花尋徑遠 聽鳥入林深

暇末山(羽美、哈比山)遊記

登頂路線 基石愛好者拜訪羽美山有有兩條路線,一條為2015年立品發表的正東主稜,另一條2020年新北市野外育樂協會蘇緯晟的手繪圖的經舊社的南稜路線(松濤-羽美)。台東王阿敏為了探武拉庫散溪第二支流的連續瀑,兩條都走了,2023年4月得到結論"應選押走水路,才是正確、輕鬆的路線"。這兩條都"不是"1989年林古松在調查關山越嶺道報告中,彩霞橋上暇末舊社的老路線。 探勘 此行重探了這條老路,順便看看布農抗日英雄馬給利(Makili)的老家。以下為簡要紀錄: 2024-2-14 清晨帶簡便輕裝出發,約7:30車抵彩霞橋前,觀察對面路線,跟家裡傳個訊息。 預期有工期為112-1~113-4進行中的台20線186K+210~186K+740防避災工程所開的便道,可省踢一段下溪路,結果鐵門是上鎖的,只好多踢20分鐘到傾斜涼亭。預定路線就是哈比山南稜830山頭的南稜,該稜的東邊有一條小支流,就叫哈比小溪好了,溪左比較緩,看看有沒有路可跟。 7:50 涉渡新武呂溪,此時的水量還很可親,到起登點觀察一下沒甚麼往山上的鞋印,哈比小溪出口不大且滿是植物,裝了一升水於8:00著動物腳印從左岸往河階起登。因為沒甚麼人跡,就跟著感覺走,往西北走約120公尺,跟著獸跡就下了哈比小溪,然後從對面直接爬上去,起登點的海拔是465M。爬上之後就見到兩顆巨大石頭,石下就有一個保力達瓶,不會吧,這樣就找到路了啊? 果然一路有舊刀痕,路就是跟著稜線往上爬。 8:29 來到556M左右,稜下有日本瓶破片,再過10分鐘,已經在崩壁之上,第一階段的陡升也結束了。9:14分來到哈比社平台,海拔約830M,根據紀錄家屋都在西邊溝內凹坡上,所以往稜左走,果然有三連棟。大概跟到下一條支稜,很自然的就東北爬回主稜。 9:30 離開家屋上行,一開始還有看到水管,9:50 出短蕨區,展望開始好起來。居高臨下看新武呂溪及對面下馬部落跟上游的霧鹿部落,對面唉唉山(沙庫沙庫)連稜到遠方關山草坡、大崙支線越嶺鞍部都看得很清楚。海拔1050M 左右陡升,但是路並不難跟,11:00 來到1250左右海拔,已經變成高蕨類跟赤楊林,一路到山頂都是類似植被。配上晴空藍天實在滿美。11:30左右登頂,陸測三等三角點7509號。在此用餐之後於12:00返程。回程在1280M跟1270M 都有經過駁坎,沒有家屋這麼大,可能是耕地的工寮吧。 接下來就原路回程,因為來時有認真做記號,陡下很快,14:15就回到溪床邊。14:50回到車上整理一下,16:00就回到家了。不含車程大概是七小時的行程,此行走順利又愜意,很推薦大家來走走。 預訂路線也是實際路線。 山名猜想 以上是我的猜想,錯誤請指教 羽美山來自哈比社,文獻中有 Habi = ハビ = 哈比,暇末 的說法。葉巴哥跟下馬實在聯想不起來,會不會也是下馬(台語)的來源呢? 猜想 哈比 -> 暇未 (台語) = 下馬(台語) -> 暇米 -> 羽美(日文訓讀) Hami。暇末 則是 暇未 或者 暇米 筆誤變成的? 巴里蘭、逢坂事件 台灣的原住民多是溫和善良的,但日人統治時期,導致布農族人做出極端的反抗行為,一定是有甚麼錯誤政策所造成,如沒收槍枝。 1919年4月12日 來自哈比社的Makili在巴里蘭擊斃了Tahami(タハミ/塔哈密/初來)分遣所的日本巡查遠山次郎,調查報告稱巴里蘭事件,或初來事件。 1921年5月日人為了鎮壓新武呂溪一帶的布農族人,開了Tahami 到新武路間的警備道,並設置鈴鹿、逢坂、新武路駐在所,7月24日海端至新武路警備道開通。同年12月5日動工修築新武路至沙克沙(坑尾)的警備道,12月17日 Makili 跟葉巴哥社的拉馬達仙仙(Lamata Sing Sing)招了14名族人,在逢坂駐在所附近埋伏偷襲沙克沙搜索隊原新次郎警部跟一名巡查(後備部長),迫使該段警備道至1922年1月18日完工。設置不破、箱根、沙克沙克駐在所及沙克沙砲台。 而葉巴哥到坑頭這段,一直到1931年底才完成。整條支線至今仍能通行。 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一讀就會停不下來,配合地圖神遊,腳也會癢起來,探索似乎沒有終點。下次來去看看塔羅姆的家? 參考資料 關山越嶺調查報告書 初來抗日事件紀念碑 2020.4.1 蘇緯晟南稜探勘 2023.4.9 王阿敏 1989.1.7 林古松紀錄 紀錄 此行的影片

加里猛狎越嶺

嘎拉巴灣越嶺道 即哈那拉山森林點一直還沒被重新發現,加上近年一直常到天真聖門走走,但是都僅止於水源,沒超過第四支電塔。這回海葵颱風從東河登陸,隆昌迎風面的樹也是被剃頭,於是又激起我的興趣。後來又看到陸測圖有畫一條海岸山脈的越嶺道,隆昌至七塊厝看起來像是加里猛狎人翻山到泰源南溪一代耕作的路線,是從即哈那拉山西南鞍越嶺,跟我們前次2017年直攻山頭的走法不同,於是就想來走走看看。 2023年10月22日午後,趁小子午睡,開著小白從七塊厝進去探探,意外的是道路在颱風後已有人清,車可開到第九支,不過這裡往第八支的飛線遙不可及,又開車探了探,在南邊一點有條路,路底有個集水池,找到了前往第八支保線路開頭。因為颱風把路弄得滿目瘡痍,於是砍阿砍,偶爾會看到樹木上的噴漆,砍到大概一半天就快黑了就趕快回頭,有了登山口其實就夠了。不過回家前還是開車繞有去看一下我跟安安去找到的石頭公爺爺(補近47森林點),之前轎車很拚,現在可開到電塔邊。由西邊到此電塔的產業道路從沒清,回頭從東邊出來。 關山-東河線電塔路線 第幾支電塔的稱法是跟著在地天真聖門的師兄慣用稱呼,由廟後山上為第一支(關山-東河069),山稜頂為第七支(關山-東河063),跨越海岸山脈到南溪流域山上為第八支(關山-東河062),車從七塊厝可達的第九支(關山-東河061,台東-東河108),我有興趣的是得用腳走的第一支到第八支。整段電塔看起來就像是走嘎拉巴灣越嶺(瑞源-七塊厝-隆昌)的路線。 2023年12月9日,蟑螂夫婦跟"so嘎"來台東找董事長,大家相約一起去天真聖門走走,初次見面大夥聊天聊到午餐後12:23才上山,除了小白鴿在山下留守外,一行人花了四小時在15:20抵達第七支,時間不夠去找即哈那拉山。董事長下山腳會痛,所以放慢速度,最後18:15摸黑全員回到天真聖門,又給師姊請了一頓晚餐。這天我在砍籐的時候被勾破皮,血流如注,借用董大哥的毛巾包紮,導致原訂隔天要跟阿彪執行的越嶺之行只能延期。 Soga 的影片 取入口之緣 12月26日工作去延平山外山線路查勘,路上碰到兩位怪人,竟然從產業道路岔路口一路用"走路"的上取入口山,本以為是外縣市來的基石愛好者,結果一聊竟然都是台東在地人"銘峰",互相留了資料相約有機會去走走。經過一陣子筆談之後,覺得此人初入山林,對砍山也很有熱忱,一直問我一些奇怪的路線。終於1月6日逮到機會可以帶去野外"試試看",沒想到出發前又多了一位跟班的年輕人"仁興",在紅葉國小當棒球教練,後來知道其實台東登山圈子很小,都有認識的人。當然車坐的下,有三把刀一起砍更好。 越嶺日 1月6日上午大家6:00在富岡集合,隨即出發至天真聖門接祥立師兄,一起開車到七塊厝的登山口,再請祥立師兄幫忙把車開回終點天真聖門。出發時間是7:25分,沿著上次砍的路走,依稀還有其他人走過的感覺,在8:50分左右抵達第八支(關山東河062)電塔,海拔約565M,果然有人砍草過,不過路跡仍然不明顯。兩位新同學都走得不錯,一路也有說有笑,回望泰源南溪山谷,龍山宮清清楚楚,望著對面目標山稜,還要再下到於海拔400M跨過南溪神仙谷支流右股,起登上稜。這個切點日本圖畫得很清楚,不會錯。 第八支回望 下溪的難關 第八支電塔往東北稜直接下溪比較陡,所以預定換到南邊那條稜,下溪就可正對對面上去的稜。一離開電塔就都是籐,一開始想從電塔附近直接換稜都失敗,看地圖不陡但其實溝都很深。兩個嘗試之後,9:30 重回電塔先東北稜下,再找機會換。果然在510M左右,稜線變陡,往右邊換稜,10:20 換到正稜上。接下來又是雙股,沿稜下邊往右側修,走了一段好溝之後,再度往右(正東)換到大稜。沿大稜下了50M之後已可聽到嘩啦啦的水聲,果然下溪極陡,溪谷轉彎處有瀑布,一定要下在瀑布下游。這邊我拿出了白絞繩,分架了好幾段,才終於很靠近溪邊。最後一棵樹離溪底大約6M,跟仁興的扁帶接繩之後雙繩下,最後抽回繩。從第八支電塔下溪這一段當然是我 solo 帶頭,地形有點恐怖,當時的心理就是在要下還是要退中掙扎,一直請他們在後面等等。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老天也給了一個破綻,可以往左側下,花了一小時終於在 11:50 全員下到溪底。中間還有一段仁興腳滑,還好被繩子拉住,不然後果不敢想像。 又摸黑啦 小溪午餐之後,12:10 就出發往上爬,地形OK只有植被問題,其實我的心中已沒負擔。所以大家遇到黃籐牆時就輪番上陣,偶有蕨類或樹冠好植被,但大多時間都要跟黃籐奮戰。下午13:30已登至 620M,傳送訊息跟師兄報平安。14:40 終於上到稜線,稜線也滿滿得籐,此時銘峰已經略顯疲態,算一算時間已來不及去即哈那拉山,休息一下仁興從背包拿出一瓶汽水來跟大家分享,真是太棒了!15:20 離第七支還剩下直線距離300M,傳訊息說可能摸黑。16:05 終於抵達第七支,這一段緩稜我們花了1個小時半,也辛苦銘峰了,除了遍體麟傷外,他腳跟膝蓋都已痛到不行,還需繼續硬撐到山下。接下來我路況再熟悉不過了,連上次掛彩的籐的位置都還記得。只是從颱風後過了三個月,當時滿目瘡痍的倒木綠葉已乾,變得更容易處理了。16:35 第五支、17:01 第四支,17:14 第三支、17:22 第二支,摸點小黑終於在 17:50 左右回到天真聖門。下山時間還跟前一趟差不多呢。沒想到原本17:00就要離開回高雄的慈虔師兄、慈玟師姐都還在,他們特地留下來等我們,煮了一大鍋熱湯跟一盤水煮蛋給我們補充,真得好感謝!! 當然慈虔師兄又重複講了一次他跟我第一次相見的情況,“天黑了,有一個燈從山上下來,到底是人還是? 後來後面又看到第二個燈,這才確定一定是人….",結論是第一次與師兄相見非常狼狽…."。 感謝天真聖門的師兄師姐們與這次同行的夥伴,一天很充實過癮。這次的越嶺路線應該還可以再優化,我的路線已經想好了,不過,還找得到咖嗎? 照片(有日期的為銘峰所拍攝): 猴頭菇 合照 只是砍的時候被刺勾到 祥立師兄 仁興 出發照 仰望第八支跟第七支 登山口 褲子還是好的時候 20240107_072533.jpg 20240107_072547.jpg 20240107_072733.jpg 20240107_073424.jpg 20240107_073556.jpg 20240107_073645.jpg 20240107_075029.jpg 20240107_075120.jpg 20240107_075143.jpg 20240107_075736.jpg 20240107_082915.jpg 20240107_083348.jpg 20240107_084154.jpg 20240107_084501.jpg 20240107_084740.jpg 20240107_084905.jpg 20240107_090002.jpg 20240107_092353.jpg 20240107_092357.jpg 第八支電塔重新出發 20240107_100547.jpg 20240107_100549.jpg 20240107_100943.jpg

東64替代道路

嘉蘭村 嘉蘭村是金峰鄉公所所在地,聯外的東64以往路況都不錯,這次海葵颱風竟也路基下陷。 太麻里溪北岸替代道路以前就用過,原來南岸也有替代道路,正好工作有機會路過,去實際上跑跑看。 1 2 3 4 5 6 7 8 9 主旨: 東64線道路因112年09月海葵颱風災害導致道路下陷實施雙向封閉事宜, 一、依據臺東縣封橋封路標準作業程序第5條辦理。 二、旨案因道路下陷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將實施雙向封閉,管 制詳如下: (一)管制時段:112年09月05日15時至該路段施工便道搶通完 成,將另行公告。 (二)管制路段:東64線3K+170至3K+270處。 (三)管制方式:管制路段內禁止各式車輛及行人通行。 (四)替代路線:如附件圖示。 目前魯地圖 (OSM) 並沒有完整的資訊 北岸少繪一段 南岸一段是虛線 實際勘查 台9南行過太麻里溪後,一個大迴轉回頭進入,路口有"遠天宮"的大牌坊。依照指示開,先行一段堤防道路,再轉回溪頭產業道路,起點海拔約40M,爬升至210M後離開溪頭產業道路,接往拉灣橋的產業道路。這條產業道路不大,四個迴頭彎都需要倒車才過得去。 由拉灣橋過太麻里溪至北岸,可進入嘉蘭村。村內至拉冷冷都沒有甚麼問題,但往金峰溫泉至拉冷冷橋頭之後便崩坍無法通行。 回程過了古拉溪(庫拉濃溪)之後開始高遶,從海拔70M爬升至260M左右開始腰繞而下,大概230M接上正興產業道路,回到正興村。 替代道路都不大,所以單線通行是正確的選擇。 圖資更新 OSM changeset: https://www.openstreetmap.org/changeset/141709113 北岸補繪,南岸因為有水泥舖面,改為 tracktype=grade1 。

天真聖門水管改道記

海葵颱風 四年多颱風沒有直撲台灣,這次海葵颱風 9/3 下午由東河登陸,晚上由高雄出海,隔日又二次登陸再出海。颱風的前一天還風和日麗,帶小孩子去山上玩水吹泡泡,但颱風當天,在台東市都可以感受到"風真的很大",雨水都是斜的,風吹樹搖,滿天落葉飛舞。颱風刷過後,雨水變多,開始會從窗戶下方鑽進來,開始要用拖把吸水,陽台積水來不急排,險些淹進家裡。其他倒是還好,家裡的電力跟網路都沒有中斷。市區倒數多了些,但其他地方則沒那麼幸運,尤其是東河、池上關山一帶,斷桿處處,雨水道路坍方,有些地方斷電到一週後才搶修恢復。當然後續的重建,需要更長的一段時間了。 之前因為爬即哈拉那山認識了【天真聖門】裡面可愛的慈虔師兄,大概以半年到一年一次的頻次回去看看,後來在2020年1月有一起上山去巡水源之後,之後便都由阿立師兄跟我為基本班底,陸續2022年2月找聘妃一起,2023年3月又請聘妃幫忙背了一次水泥上去補強,2023年4月找阿彪一起去找師兄心中念念不忘的水源未竟,2023年8月水變小,又找聘妃背了一次水泥跟水槽蓋,上去再整修了一次水源。這次做完後水量非常好,充足到可以給植物灌水。這幾年來,我則再也沒爬超過第四支電塔。隆昌離東河很近,颱風當然有災情,師兄說屋內沒事,但放在外面的東西都被掃得乾乾淨淨,榴槤蜜整棵樹吹不見,大張的桌子被掀翻,最頭大的還是水源中斷只剩下儲水可用。 斷在哪兒? 9/16 一早就到天真聖門,吃了早餐,背上慈玟師姐香噴噴的炒飯跟工具後,跟著阿立師兄一起上山,通常阿虎會跟著,這次也不例外。上山的路是借台電的保線路,原本路況還維持得不錯。不過海葵之後不得了,多了許多路中間的倒木、藤蔓,鑽砍是免不了,加上天氣太好,全身流汗像下雨一樣,8:16上山,9:26 才到第三支鐵塔。檢查了一下開關,沒水。10:11 終於到了第四支鐵塔,休息片刻,10:40到第四支的三通開關,一樣沒水。10:52 下到佳里溪主流,10:55 谷口開關沒水,先到溪谷喝個飽再說。看來得巡到水源。11:12 抵達海拔400M 水管換到左岸處,11:34 抵達瀑布下方,10:46 上到水源處,水量好大,之前做的蓋子也都完好,可是集水處填滿了沙子,水管沒有進水。清理完成之後,又接了一處三通,12:47 完成開始爬下瀑布下撤。水源處是飽管。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video. Here is ">a link to download the video. 在瀑下用完午餐回程,回到谷口竟然沒水,大約下午1:40找到斷點,原來是滿布植物的溪溝被大水沖開,接頭斷開,水管也有受損漏水。阿立師兄處理這裡,我再溯回去上游鋸一段之前藏的水管下來,來回花費30分鐘。途中有一條赤尾仔,沒有打擾他,借過而以。終於 14:30 接好斷點,回到谷口水OK,14:50 回到第四支開關,水也有來。跟山下師兄通電話詢問,水沒有下去,只能繼續找。 15:25 從第四支電塔,順稜而下,找到水管通過處,這裡開始回第三支鐵塔是在陡坡上腰繞,這裡剛好有一個接頭,水也有來。那幾乎可以確定就是在第四支與第三支間這段在陡坡上的管子損壞,也是師兄他們早就想改接但是因為堪用而遲遲未動手的一段。當時為什麼要在陡坡橫繞呢? 因為他們佈管時沒有地圖跟高度,怕水源落差不夠才這樣佈管。當場我就沿著比較平緩的地方開一條路繞回主稜線,新路線跟水源高程差還有90M,妥當啦。回到第三支開關仍然沒水,終於確定斷點,但時間也晚了,只回頭巡了一點便放棄,趕緊收工。整天全身溼答答,還微微痠痛,我跟阿立師兄終於在17:45回到廟中,馬上喝了茶,又吃了綠豆湯,才恢復一些。阿立原本是說去找到斷點先接通,但慈虔師兄很堅定要改道,因為他知道在陡坡上的架設跟管維護不易,非長久之計。 找到最後有水處 再來一次 9/17 一早就跟阿彪會合一起到天真聖門。慈虔師兄真的連夜買了兩捲新管,一條100M,雖然沒有之前訂製的這麼厚重,但規格相同,應可連接。可惜我們三人只拉得動一條,或許夠用吧? 8:17 分出發,由我打頭陣,阿彪在中間,阿立在後面。拉平路是頗輕鬆,不過要鑽過障礙物,還要轉彎跟上坡,實在是件苦差事。還不到第一支電塔大家都已經全身溼透。到第三支電塔之前,都是由第一個人發號司令: 休息~ 再兩分鐘~ 出發。還好阿彪發現連接我們身上的工作腰帶的繩子纏在水管上,利用身體力量拉,可節省不少力氣,也避免手一下就沒力了。10點鐘到第三支之前,我們三個一起休息,但都沒看到彼此過。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video. Here is ">a link to download the video. 管拉到第三支電塔之後,我們分兩組進行。阿立師兄下去第三支收舊管,我跟阿彪則處理接頭處改線的新管。先把水管拖到新路,再去第四支下方把之前預備改線的那條管子拖過來接。這個腰繞的坡度不錯,在樹林中林相也好,一切看來不錯,只要舊管能回收一些,則有可能不用再下去拉另一條管子。大約12:多,我們這組已經把管子大致定位,下去幫阿立把舊管收上來。回收了兩段,多做了三個接頭,總算是把橫腰改稜旁的這段接好。然後再一路接回斷點前。13:06 終於三人打開接頭,咕嚕咕嚕的喝水,大家都太熱吃不下午餐飯糰,只喝水配雞蛋。 阿彪午餐 13:20 我們把舊管接頭鬆開,拉去跟新管相接,成功改線,但山下回報"水很小"。回程沿途做一些固定鐵絲,13:42 回到第三支開關處,把水打開洩氣,發現三通頭有些漏水,阿立師兄馬上換一個新的。14:08 我們回到第二支鐵塔,下方還有一個開關,這次打開來通氣確定有水,應該沒問題了。最後 14:32 回到黑桶子處,果然聽到嘩啦嘩啦水注入桶子的聲音。最後把怕弄壞桶子的倒木鋸一鋸,就下撤收工。果然師兄師姐已泡好熱茶,煮了一鍋綠豆湯在等著我們了。15:多就回程,看到平靜無波的海,又回家帶小子到海邊玩。

入厝公告

經過了一番努力,終於把原來放在 Xuite 的主要 blog 搬過來了。 也把以前的 Happyman photos 重新架起來。老酒裝新瓶,暫時沒有放新東西。 暫時不去想為何要寫日誌、放照片,為何要在線上與人互動的深層原因。 至少這麼多年來保存下來的東西,可當"歷史"回顧。 轉換的過程是有趣的: 書寫格式方面,從線上 HTML 編輯器, 到今日似乎被 Martdown 一統天下。 網頁生成也越來越像寫程式,在 vscode 裡面打字,沒問題之後,然後 make 一下,跑 Hugo (static site generator) 之後就 deploy 了。 甚至文字也可以放在 github 中,做版本的追蹤。 網頁中 embed 的圖片跟影片就比較難處理,圖片可以抓下來當 assets,影片想要 streaming 就只好上傳到 Youtube 去囉。 留言的部分,也改用 giscus,若沒有 github 的帳號就無法留言嚕。 最後成果就是現在 https://blog.happyman.idv.tw/ 歡迎繼續光臨。

地圖產生器如何顯示出圖資訊?

地圖產生器: https://twmap.happyman.idv.tw/ History 當 server 出圖的時候,需要讓 web client 知道出圖狀態。最早是用 php 的 system() 將 stdout 導向前端頁面。但是長時間跑的 script 前端可能中斷,為了解決這問題,於 2013年改為 Server push 採用 comet 的 ajax 實作 Ape ,將執行的過程 “push” 到 web client。中間又混了10年,終於2023年6月,改為 websocket 實作。 Current protocol 自訂的 protocol很簡單,client收到訊息之後解析字串,然後輸出訊息、更新progress bar等,訊息不會影響後端,所以沒有考慮 authentication。 解析訊息參考: https://github.com/happyman/twmap/blob/v3.03_v4.34/twmap_gen/js/twmap.js#L124。 前端 Web: 使用會斷線自動重連的 reconnect websocket。channel 由 mapform page 執行時產生,所以每次都會不一樣。所以其他人要猜到 channel 也不容易。 前端就走 wss, 而且可以透過 cloudflare cdn. 後端 worker: 因為 websocket 的 tool 已經方便到了極點,所以實作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常用 socat,那用 websocat (websocketsocat) 就對了。 由 server 發訊息就這麼簡單。 https://github.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