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尋徑遠 聽鳥入林深

越南第一高峰 Fansipan (一) 第一次登頂

越南的第一高峰是黃連山脈 (Hoàng Liên Sơn)的第一高峰,海拔 3143M,越文叫做 Phan Xi Păng (英文 Fansipan) ,原住民話是大石頭的意思。他不僅是越南的第一高峰,也是中南半島的第一高峰。 緣起 當我在台灣的時候就曾經聽說過愛爬中極山賴兄隻身跑到越南爬過,也向他請教過資訊。所以2008年正式來到越南的時候,當然是把他當作必訪之地。越南第一高峰就像台灣的玉山一樣,人們普遍都知道,但不見得都去爬過。對於年輕又愛玩的人來說,越南的五個極點,極東、極西(A pà Chải)、極南、極北(Lũng cú) 跟最高點,這也是他們的目標之一。 計畫 我抓住了在 Tam đảo 認識的 Liên,知道他常在 Sapa 這一帶做昆蟲的調查,對當地很熟稔。我想趁著 CL 來訪的時間去爬 PXP,所以我跟 Lien 在辦公室附近的咖啡店開了兩次行前討論,把計畫敲定。登頂 PXP 有三條路線,第一條是從 Cát Cát 村落 (海拔1245M) 起登,路程最長,需要至少三天的行程。另一條是從 Sin Chảy 村落(1260M)起登,直接攻頂最為陡峭。另一條是從 Trạm tôn (1940M) 起登,是兩天一夜的快速攻頂路線跟下山路線。Lien 在十年前曾經走過一次 Cát Cát,對於美麗的森林情有獨鍾,而我也希望多在森林裡呆幾天,所以我們敲定在2008年 11月18號安排 5 天的行程,選擇由 Cat Cat 起登。 cat cat 交通 從河內到老街有幾班火車可以選擇。車廂分為軟臥、硬臥、軟座跟硬座。軟臥是四個人一個房間,最舒適,單趟約300K左右;硬臥則是六人一間。火車上有廁所、空調,算是舒適讀。搭乘晚間九點多的火車,上車吃吃喝喝,睡個覺,隔天六點就在老街火車站了。 人員 這一次參加的人有四位: 我、阿連、CL 跟阿蘭。阿蘭是我游泳的夥伴,也是喜愛旅遊的人。我跟 CL、阿蘭清晨抵大老街車站換搭巴士到 Sapa,跟 阿連 Lien 會合。初抵 Sapa 霧氣瀰漫,連那個人工湖都看不穿。空氣冷冽,大家下車之後都縮起來,趕快去吃熱呼呼的早餐,之後旋即出發。我們的行程由 Lien 的朋友 Trinh 也是國家公園的 ranger 所安排,行程包含了國家公園費、挑夫、借用裝備、山上的伙食、及往返登山口的車子。挑夫有三位是當地的 Mông 族人,一人揹一個大竹簍,他們不僅幫忙背行李、搭建營地還兼煮飯。

[吉他] tremolo 跟其它連結

彈吉他最怕左手指尖切水果弄破,或者右手指甲斷裂。但是我卻常常發生,原因是因為中秋的時候去爬山,又把右手兩個指甲弄破了。那就算了,前幾天涼鞋帶子斷掉,找了一個鐵絲來修理,結果又刺破一個洞。手指的小傷通常幾天會好,但是指甲就真的需要用禮拜來計的。真是偷懶還理由一堆。 上次小雨中的回憶已經練好了,這首歌翻成越南文叫做 “nghĩ nhớ trong mưa",指是練會離演奏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在練習 termolo 的技巧,彈奏卡卡西練習曲 Op 60 No. 7。 我所了解的是 p a m i 輪流,p 跟 m 是比較強調的重音。這個技法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但是這個以讓吉他的音色好好發揮。 例如羅密歐與茱麗葉 跟單純的 acoustic 有點不同吧! 鋼琴的 tremolo 聽起來不大一樣吧 難得跟予天連上線,他老兄丟了連結給我,果然狗嘴吐不出象牙。歌曲頗有趣的,不過…. 我從來沒弄錯過。 另外最近學到的單字是 a cappella 阿卡貝拉。是義大利文。我得感覺就是用人聲伴奏,常常在唱聖歌的場合聽到。學長 kacy 分享給我這個 link 真讓我大開眼界。阿都阿唱中文歌還表達的這麼好!!

[食物] 家常菜 Rau ngót, lặc lè, chè bưởi

因為天天要自己煮飯,所以總是離柴米油鹽近一些,所以上市場的機會也多了很多。介紹一下越南的我常煮的家常菜。 青菜 Rau muống (空心菜) 這個空心菜太常見了,一大把才 2000VND。天天吃,常常吃,大部分都是水煮的。 這些總共 2,000VND mồng tơi (皇宮菜) 這個也很常見,黏黏的,煮螃蟹湯的好伙伴。這邊的螃蟹多是田裡抓的小蟹,跟 Rau ngót 都是煮 canh cua 常用的材料。 他就是 rau ngót。 Rau ngót (中文名未知) 這個一定是一種木本的植物。莖太硬無法食用,所以只吃葉子。用他煮湯簡單又好吃。 quả lặc lè (中文名未知) 這個看起來像小黃瓜的傢伙,問了半天才吃到叫 lặc lè。 lặc lè 是 “沉重” 的意思,通常形容大胖子行動不便的樣子。 酸味 我們如果希望菜有點酸味,通常都聯想到醋。不過到這兒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首先想到的是檸檬,桔子 (Quả quất),然後是酸豆 (quả me) 或者是酸果 (quả sấu)。是健康的調味方式。 最近終於在市場上看到新鮮的 Quả me (酸豆果)了。 這邊吃河粉都習慣擠點檸檬汁,檸檬鹽也是常用的沾料。 豪華的台式湯 以前不習慣這邊的湯就是燙青菜的水加點檸檬,不像台灣料理的湯這麼奢華,有各式的食材,反到水少了,喧賓奪主。現在已經習慣了,一點青菜,一點鹽再來點酸味,就是湯了。 市面上買不到番茄醬,只有辣醬,大概是因為新鮮番茄很容易買到。番茄蛋也是我常煮的菜之一。 點心水果 tào phớ (豆花) 至於豆腐就叫一個字 đậu (豆),市場很容易買到。做豆腐的店通常會賣完全沒有調味的豆花,叫做 tào phớ。 chè bưởi (柚子粉圓) 水果的話最近多吃柚子。越南的柚子多汁,頂多吃到酸一點的,幾乎沒有吃到乾的。產地在越南的南部,產期可以買到兩大顆 15,000VND。

自製越南的等高線地圖

台灣有經建版1/25000的地形圖,越南呢? 不知道。(有誰知道可以告訴我) 可能某些特殊的機關有製圖, 但是一般百姓不容易取得。基本上連都市部份都沒有清楚資料的地方,何況是山區。拜現代科技與網路之所賜,我們可以坐電腦前就可以變出地圖。 我參考 iTaiwan (愛台灣) 地圖作者 pancala兄的方法,利用美國 SRTM3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 的高度資料 (半年前下載的 eurasia 的 hgt 檔案, 可惜現在無法下載了),做出越南西北邊山區的圖。所有製圖的工具幾乎都在 windows 下,需要用到 IDL, DEM2TOPO(hgt 轉成 mp), GPSMapEdit, cgpsmapper(轉成 img), OziExplorer(輸出), Mapsource 等等步驟有點繁瑣。反正大家也不需要跟我一樣。總之我成功的做出 garmin GPS 可以用的 img 檔案,雖然在這裡爬山聘請當地原住民幫忙很方便,但是手上有圖資更好。 TODO: 20090922_SRTM(共15張) 相簿 我花了一些時間搜尋整個黃連山脈,找到這個 2950M 以上的山頭。或許是越南的第二高峰了(不知道),網路上只有找到一個旅遊團去過,但是看他們貼在論壇的資料,我感覺他們連真正上了哪個山頭都不清楚。登山時間竟只要兩天,起登點的村落應該要高一點才對,但是資訊缺乏,問也問不清楚。所以我決定一探究竟,希望中秋能夠在那邊賞月。 PS. 真正有賞月成功 請看 2009 中秋山旅 其他資料: 下載 Mapsource 新增地圖(.img)到 mapsource: 使用 MapSetToolkit 上傳地圖到 GPS: 使用 mapsource 的 圖示選取地圖,再上傳 選擇一個區域 謝謝小花!

懷舊歌曲

最近想到了高中時候合唱團的時光,耳熟能想的兩首歌曲仍然烙印在腦海中。 一首是松中陳同康學長作詞的 “So Long My Friend” 松山高中/ 曾宇代 曲/陳同康 喜歡和你一起去兜風 看看蔚藍的天空 那段懵懵懂懂的歲月 你是否覺得輕鬆 喜歡和你一起看星空 數著自己的美夢 那段年少輕狂的日子 在我心中真的不同 你說人若有夢 就去追 不要留在原地徘迴 我說有一天 我一定會 朝著彩虹向前飛 so long my friend 就是今天 別讓離情凍結彼此腳步 我們前方有更寬闊… so long my friend 就是今天 給我你真心真意的祝福 讓我面對明天不會孤獨 另一首是當時很流行的指定曲 “The World is Yours”, 地下校歌. 一年級下學期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合唱比賽,可使班級的向心力凝聚。每年合唱比賽的指定曲《世界屬於你》也因此成為松高學生琅琅上口的「地下校歌」。 然而校方於2008年起,以校歌不為同學熟悉為由,更改指定曲為松山校歌,使《世界屬於你》消失於松山校園中。 【The World Is Yours】(世界屬於你) Have you ever seen the sunny side of heaven? or did you ever teach a blue bird how to sing? or did you ever try to catch the wind in side a card board box?

搬家

八月到九月其實在生活上有很大的改變。 六月 Linh dam 的大房子租約到期,但是六月 Austin 還在,加上忙碌,所以請房東降價多租了三個月。九月一定要搬家。 六月開始我幾乎天天在法雲上班,中午都可以回家跟阿九吃飯聊天。阿九也天天煮素的給我吃,因為比辦公室的伙食好太多了,每餐都吃得太飽。 七月 Austin 回台灣,接下來 Linh Dam 的大房子就只剩下 Arthur 跟我住。剩下兩個人,阿九也做得有點無聊了,後來阿九幾乎天天從北寧往返。沒想到 Arthur 還嫌他怠惰,給了他幾個選擇,結果阿九選擇七月底離職。比預期還早一個月。 (byebye我的舊房間) 八月開始沒有管家的日子,吃飯洗衣整理通通自己來。調整期的前兩個禮拜,Van 的姊姊 Phuong Beo 餐餐煮飯給我吃。我每天就帶水果去,大家一起吃也比較熱鬧。愉快的日子過了兩週,他們家房東先生不知道什麼原因不准我去。所以我改為自己煮+吃外面。 八月找房子,我們鎖定中華、Vimeco跟 the marner , sudico 幾個地方。租屋的選擇跟方案 Arthur 也是變來變去,分住合住等選擇都討論過。到最後還是決定找一間公寓住一起。我們看了七八間之後,印象深刻的只有三間: 有一間只有兩房,裡面都是陶瓷,擺設,家具都很漂亮,只是有點太小了。另一間 the marner 的也是兩房,裡面有一台鋼琴。最後總算決定最後一間 Vimeco 的三房公寓。 簽約手續,租屋過程都是 Arthur 為主,我也樂得當寄生蟲。雖然說鬼月不適合搬家,之前有一個房東有點猶豫,但是因為那個房東格局太小了,不夠阿撒哩,我們不想選他。搬家多虧了 Arthur 的車子。我的東西搬了整整兩次。最後一天還屋,還請阿九到舊家幫忙,因為他對家務最清楚。我自己的東西很簡單,清清楚楚,但是公共的鍋碗瓢盆調味料,是否屬於我們的東西,阿九最清楚。最後一車擠得滿滿的,搬完已經晚上22點半。 (搬進去之後,我的兩津堪吉,貓腿書法,猴子海報通通歸位 ) 搬完家的第一個週末,我去了一趟海防,禮拜天就回來,Arthur 辦了一場小 Party 邀請公司經理來參加。星期天的傍晚,Lua 跟 Van 就先來開伙,因為 Arthur 喜歡吃海鮮,所以以海鮮大餐為主。我跟 Hien, Lua, Hieu 的小朋友玩,彈一彈吉他,時間很快的就過了。 新家離辦公室騎機車約只要10分鐘,但是在大馬路旁邊。這次搬家,感覺就像是從天母搬到了南京東路,開始的一個禮拜睡不大好,因為窗外總是車水馬龍,開窗戶太吵灰塵又多,不開窗戶又得吹冷氣。終於在上週去買了電扇解決這個問題。 我喜歡這個新家的地方就是他在 16 樓。因為這樣至少我每天可以上下一趟 16 樓。不過每次走的時候樓梯間都是空蕩蕩,或許整棟大樓就只有我一個人走樓梯吧。 家裡旁邊就是 BigC 大賣場,我不喜歡。不過好在附近還是有傳統市場可以買菜的。這禮拜試了兩次早上把飯煮下去,中午回家煮點菜吃,晚上還可以拿剩飯炒一炒很方便。到明年六月前 應該不會再搬家,算是再一次 settle down 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