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九四高地之謎
西元一九一四(大正三年)年,統治者經過了五年準備,以優勢的兵力結束太魯閣族的抵抗,開始修築理蕃道路,沿途設置警察局,用控制太魯閣族。從巴達崗要到荖西溪的合流處,一是利用當時30cm寬的舊社路,上繞下繞橫度斷崖峭壁,不然就是避開斷崖峭壁,利用稜線翻越斷崖頂端,然後順著稜(三角錐的西南稜)而下。戰爭結束後,統治者拓寬、改善懸崖上的橫腰路(錐麓古道的前身),一方面修築這條『三角錐大鞍部道路』。隔年 1915 年開闢海鼠山警備道路,在馬場屯兵。
以前的我喜歡看山爬山,中級山之王「三角錐」在是個目標。從大斷崖山到三角錐美麗的稜線,更是讓我心碰碰跳。2007 年嘗試過一次,因為天氣太好而失敗。一直到 2011 年7月才圓夢。太管處將古人血淚開鑿的錐麓古道加以整修,2008 年之後開放全段給遊客。那時我還在越南工作,有一回便趁著放假,跟著志斌、品純夫婦同遊新開放的錐麓古道。其實還有一次沒寫紀錄的是 2011 年的五月,我跟當時還在當兵的勝文,兩個人花一整天上去找巴達崗的森林點(補山16) 沒找到。又經過幾年的中級山的洗禮,現在的我對山更加熟悉,困難的路線領悟出一些破解之道,上山也漸漸有了更多元的樂趣: 除了『與爾同消萬古愁』之外,看看動植物,狂奔靜心,揮刀整路,找找古蹟也是其中一項。親自上山『找答案』也成了一種登山樂趣。
從巴達剛凹一塊的大斷崖山.
這趟行程,完全是因花蓮陳醫師而來的。年初的時候,他就傳來一份古道學者李瑞宗87年的錐麓古道沿線聚落暨建築之調查研究調查報告,裡面提到了 1997 年他們去踏查這段古道的紀錄。我們當時就橋好了時間,網路上找到了幾位同好,並且聯繫到紀錄當時太魯閣族的嚮導張文德(Buya)先生,得知兩年多前他還有再上去過。這幾乎吃了一顆定心丸。今年道路開通已過了 100 年,地形仍然沒有大改變,那路線難度就不成問題,隊員或許不用太挑惕。加上金尚德『百年立霧溪』這本書正好出版,多一些參考資料。對我來說,是好想再去拜訪大斷崖山,從這個方向上去,最後一段出森林的碎石坡,當然無遮蔽的大景令人怦然心動,從這特別的角度看幾座峰頭重重疊疊的三角錐山 – 風景好極了!
可惜萬事具備,最後臨門一腳的入園申請卻被擋了下來。拒絕的理由是莫名其妙的錐麓古道有坍方(也不看一下地圖,我們可是不到 3K 就會上稜了,坍方的地方在 8K 之後耶)
所以計畫趕不上變化,大家只好開始討論去探別的古道路段等等。
天上掉下來隊員
出發的前三天,網路認識一位SF,他跟另一位攀岩好手a-Bao跑去 replay 我從武老坑信大礦場翻大白、蘭崁山進去泡芽丁(烏帽)溫泉的路線。而且對他們兩個對探勘滿腔熱血。本來他們要去兩天爬立霧、千里眼跟清水大山,被我挖腳過來。這路線剛好可以看看他們的體力跟攀爬狀況,於是計畫書上都了一條『每人背 6L 水』。加上他們也跟過年一起去崑崙坳的幫主認識,於是四人小隊形成了。出發的前一天,GV 跟 LV 也想加入,隊伍於是變成 6 人大隊。
隊名 Gahol - Jagogo replay。 在李瑞宗的報告中,Gahol 是當時他們住宿獵寮的名子, Jagogo 則是大斷崖山。
Gahol 不知道是不是跟我們紮營的地方一樣呢?
這一行程跟銅門有點像,最難的是第一關:如何抵達登山口。第一:錐麓隧道崩坍的第二期工程,要進行到四月底。每天只開放五次,夜間禁止通行。而錐麓古道的入口-燕子口正好在管制區內。第二是跨越立霧溪的巴達崗吊橋是要道,只要有人堵在門口查證就甭玩了。入園證一方面是來不及辦,另一方面是很難辦:老實寫行程會被打槍,寫當天的又會有人在山下等關門。禮拜五的晚上,我們接近午夜抵達布洛灣。一台車橫在隧道內擋路,我們試圖背上重裝『步行』進入被拒絕。守門的公路局人員很硬:六點就是六點,你們進去我就叫警察!我們只得先到布洛灣的屋簷下喝酒聊天,睡一覺搶隔日的第一道曙光。
起登
平安達陣
隔天咻的一聲,我們來到了巴達崗二號橋。大家都走得很快很好,天氣非常得好,大家一直噴汗。按照地圖是過了巴達崗溪谷後,走到大約 2K 處就可以上稜了,上切點旁大夥兒倒酒祭拜山神,祈求平安。六個隊員裡頭有五把刀,除了我之外,大家都是躍躍欲砍的隊員,你們說會不成功嘛??我們 10:20 左右就在海拔 860M 找到古道上的平坦地,拉繩安營。然後一位留守, 5 個人輕裝上登。營地一帶的大寬稜上有一些駁坎遺跡,也有一些小竹林,還有舒適的山豬窩,隔天早上還在營地附近撿到一個日本酒瓶,想必古道真的曾經通過這裡吧!再往上爬,在海拔 1200-1250M,稜線上又會與古道相會。1350M,我們終於離開樹林,往稜右走入那片凹陷的崩壁中,霧起霧落,山隱山現,我們像山羊般地融入絕美的風景中。我瞻前顧後,找出一條安全的路徑來。我很興奮,又綁路條又爬得飛快,風景也看得最多。下午 2:30 分,全隊平安抵達 Jagogo。立霧溪是一片雲海,塔山、丹錐、三角錐是海上仙山。陳醫師心有靈犀,正好在我打開手機的時候撥了進來,馬上告知他這個好消息。回程進入森林之前,大家不是離很近就是要離很遠,因為崩壁的石頭不穩定。由於下坡輕鬆加上路條綁得很認真,天還沒黑大夥兒就回到營地了呢!是夜,全部人酒足飯飽,醺醺然入睡。隔天的行程只有下山,宣佈大家睡到自然醒!
由於有隊員第一次到錐麓古道,於是我們回到主路線之後,岔路口放下重裝,也當起遊客走一遭,欣賞斷崖絕壁的世界級美景。由於路實在太大條了,於是先赤腳走一段,然後再玩玩越野跑。在 3.1k 遇到解說員朋友,她說昨天有人從古道摔下去,摔得支離破碎的,真是遺憾。我們才想起昨天攀爬的時候,整個下午螺旋槳的聲音在雲海下大作,卻不見直昇機飛出雲海。今天的天氣比較不好,下午可能會變天,全隊順利在中午之前離開回到燕子口。當然橋頭有守門員,只是被念一頓已是最完美的結局。
推測上面這塊就是 4988 高地.
八八九四高地?
下山後找找資料,赫然發現勝文『牧水尋碑』(忠魂碑)裡頭提到:在岩稜又駐足了一會兒,此時山風舒爽的好像能讓人飄越眼前的稜線,彷彿能夠感受到下田正以及其它士兵們期待著越過8894高地後,看見大海迎面的喜悅,因為這代表離家不遠了。牧水山看不到海,應該就是被三角錐西南稜擋住,而這個高地不就正是指大斷崖山嘛? 翻遍日本時代的古地圖,8000日尺 (一日尺大約等於 0.31 公尺) 以上的山也只有三角錐跟對面的塔山。大正三年六月(開戰的那一個月)出的太魯閣番附近圖裡面寫的是 8882。而討番軍記念寫真帖裡面附的地圖,三角錐是 8225。後來陳醫師又找到 理蕃誌稿,講到 1914 年 6/28, 29 號有多次提到8894。後來我找到了日本書的原版,果然是從這裡出來的,而且原文是用漢字『八千八百九十四尺』。按照文字敘述,這個高地位於巴達崗的左側,日軍在 6/28 在海鼠山往大三角錐方向推進,6/29 如預期佔領 8894 高地,並且跟從立霧溪進攻的部隊取得聯繫。後來中橫50大記事,提到中橫的前身合歡越嶺道的時候,也記載這一天日本人佔領三角錐山8894高地。看起來,這個 8894 應該是『錯誤』,應該是 4988 之類的大斷崖山制高點才對。你如果親臨現場,看著三角錐,就更能體會要佔領的是大斷崖山山頂這個戰略位置,而不是爬上去會累死人的三角錐山頂。
8225
8882 日尺
理番志稿原文
每回能夠順利的上山,平安的下山,都要有天時、地利、人和。
謝謝隊員們的即時出現,也謝謝讓我請教的四季探古道群組的先進專家們,讓我的生命中又多一個值得咀嚼回味的行程。
(照片來源 陳醫師.GV. 謝謝)
看到我了嘛?
行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