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no trace (LNT) trainer course

Contents

上週末(10/21-22)參加了阿杰舉辦的 Leave no trace 訓練員課程。

by 阿杰

這次總共有9位學生。有 523 的大老一炘,童書編輯也是荒野成員的國駿。北醫大四、大三、大二的同學,長志、子瑜、小白(志豪)。兩位愛自然的女生,一位是牛跟光在東稜遇到的瓊玉,另一位是滿腦子都是愛護環境的佳瑩(目前跟軍佐一起拍攝水鹿),最 Orz 的是一位東華運動休閒系從來沒有爬過山的大二同學豪成。最後才是不大敢上高山傳統路線的蚯蚓。

課程的進行是在溪底分校、富士古道,晚上在古厝遺址廢梯田上露營,隔天在富士坪進行。上課的方式除了講師講演之外,還有玩遊戲、討論、戲劇、辯論、搶答等等。課程內容使我抓到了 Leave no trace 的主要 Idea,額外的收穫是:我在是非題抓人的遊戲第一名,得到一個挖貓洞的鏟子。最後降低營火衝擊,搶答第一名,得到了塑膠的餐具一組。

Leave no trace 是什麼呢?

在上課前,你或許跟我一樣:Leave no trace 是什麼鬼,「不留痕跡」、「離開、不留痕跡」,只有能夠不需介質漂浮的「神」才能做到。Leave no trace 就是要「大便帶下山」,瘋子!

現在我了解,leave no trace 只是名子取壞了而已。其實他代表了從事戶外活動的降低野地環境衝擊道德,並不是一個必須怎樣作的規範,「帶大便下山」充其量也只是降低衝擊的「技巧」之一。既然是技巧是可以經過研究改進的,甚至因地制宜的。去除「人本」的思維,多為其他環境的使用者考慮,甚至提出具體的做法是直得推廣的。至於你個人的行為要怎樣,只要能夠在降低衝擊上進一份力,那就值得讚許。

如果把 leave no trace 想成 minimize impact ,那一切就好過了。因為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Leave no trace 跟其他的道德議題一樣,他並沒有告訴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舉營火為例,他跟上山的一切一樣,都有「不可取代性」,但是必須考慮其「必要性」,如果非升不可,把衝擊降到最低。我們仍然要尊重其他生營火的人,因為或許營地少了一把火,他會無法過夜、烹煮食物。我們共用獵寮附近相同地點生火,不就是跟走再堅實地表(共用已存在路徑) 一樣的意思,降低衝擊也。Leave no trace 也沒有說你不行帶寵物上山。不過你必須了解寵物會對野地造成的衝擊,進而管好你的寵物。所以錐錐潑潑彌彌你們放心啦,有機會你們還是會上山。

我喜歡在中級山區活動,大多數的時間也都在這個區域活動。因為他是我覺得最有生機的一塊區域。他離開了郊山(frontcountry) 那種跟人類太近產生的那種被擾亂的感覺,又不像高山般嚴肅平靜的有點殘酷。在這裡,動物容易討生活,繁衍,植物有足夠的雨水跟生長條件,茂密而繁榮,一片生機盎然。在這邊,到處都是有機土壤,你的大便放下去,可能一個禮拜內就不見了。所以,用塑膠袋把他包下山絕對不是什麼好做法。但是,你如果去高山雪地,大便分解的很慢,那帶下山可以考慮。當然重點是, Leave no trace 是道德( Outdoor ethics ),是非常個人的。如果有人要在中級山也帶大便下山,甚至吃回去,我們都尊重他沒有意見。

另外一個 Leave no trace 很棒的部分是,就是尊重其他的環境使用者。這包含了後人「探勘」的樂趣。這衍生了探勘路線是否綁路條的討論,綁路條有時候會掃人的興,有時候確有是其他人的振奮劑。不過其他的學員鮮少像我一樣,幾乎每個隊伍都是探勘隊伍,而且隊伍都小到不能再小。我們的確是要因地制宜,為了安全的下山,中級山的環境不比高山,該做記號的時候就做記號,而砍痕或許比十年不化的路條更容易恢復。

另外一個爭議點,就是「留下你所發現」的。除去法規的成分不談,自然的東西可不可取?鹿角、枯骨在環境上來說,大概剩下的價值不大,撿走,他可以保持美麗的外表,不撿,他就埋沒消失在山林之中。不過他是屬於自然的產物,我們不知道有沒有什麼靠他維生的物種。那我們應該不該帶下山?我的答案是檢視自己的動機。我如果沒有撿回那兩個鹿頭,那我就無法近距離的觀察骨頭,把腐肉浸在自己的浴缸中,用手術刀剃肉跟剃軟骨該怎麼進行,氫氧化納是不是能夠真的有用?最後成品,讓許多來我家的客人,爬山的不爬山的都讚嘆,原來山林裡面有這種美麗的東西。有一個鹿頭已經借到南投給阿光去上生物課去了,我想辛苦的把他帶出來,並沒有白費。鹿角是自然的藝術品,放著生灰塵就跟你打入冷宮的背包一樣,都浪費了他跟你回家的意義。你發現的東西,可能是別人開始願意親近大自然的契機,一旦親近自然,便更可能走入內在,這世界有可能變得更好。

「尊重 wildlife」的準則是無庸置疑的。甚至擴及「一切無情眾生」,任何東西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例如非不得已要動刀必先請求原諒。這就是為什麼上山前要跟當地的土地公(山神)打招呼,(原住民的簡單祭祖請求賜福儀式),下了山感謝山神(大自然)讓你平安下山。我的方法是,上了山就忘了自己是人,行動像個動物。我已經深深體會到,經過人類開採,墾伐的地方,其實是探勘中最難纏的一部分。大規模的「經濟」行為,其實不斷的在大自然中造成難以回復的創傷。Leave no trace 的範疇雖然只在野地,不過既然在野地都能夠在意其他的生命,對於日常生活所可能對環境造成不知不覺的巨大衝擊難道會不在意嗎?

謝謝花貓跟小不點給我這個機會去了解 leave no trace,為了破除成見,在彎刀縱走的時候花貓帶給我低衝擊登山的觀念。其實這對登山行有餘力的人來說,滿容易做到的。對我來說,山還是要爬、需要的時候,營火還是會出現。不過我期許是:除非我刻意留下記號,讓後面的隊伍更難跟我的路、找到我的營地,嘿嘿‧‧‧‧

留言:
  • 1

    • AUTHOR: 蚯蚓
    • DATE: 10/26/2006 08:52:41 AM
    • IP: 211.20.181.248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BODY: 花貓請人專門為我打照的刀當然好用極了!每次上山都一定要帶的啊!謝謝你啦!

    上課不是重點,不過當一個 LNT 的小種子也不錯。還是很希望你跟小不點重新撘上線吧!

    另外,天氣開始轉涼了,差不多可以準備換到南部爬山囉!再去看你的多多貓。

  • 2

    • AUTHOR: 花貓
    • DATE: 10/25/2006 08:18:16 PM
    • IP: 218.169.178.163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BODY: 蚯蚓:我並沒有參加過這種訓練或課程耶!我只是秉持著進入自然野地之後,盡量作到減少對環境的傷害或衝擊,也就是所謂的低衝擊性登山.但,事實上,我作得並不夠也不好.你這篇文章寫得很好,把握住了其中精神,卻又不拘泥於形式,很讚!而說到彎刀縱走,上個禮拜佳瑩路過台東來找我的時候,我還跟他提起,你給了我一次很棒很難忘的探勘入門路線初體驗,讓我獲益良多,至今難忘.對了,那把刀還好用嗎?
0%